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陈沛|我们需要作品评论

来源:学术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7 01: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我们不是经常听到作者这样的声音 : 对我的画有什么反映? 我们不是经常听到 一般欣赏者这样的苦恼 : 这张画好在哪里? 这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和观众 对作品评论的愿望和要求。因此绝不





我们不是经常听到作者这样的声音 : 对我的画有什么反映? 我们不是经常听到 一般欣赏者这样的苦恼 : 这张画好在哪里? 这就充分表达了作者和观众 对作品评论的愿望和要求。因此绝不能怕评得不好影响百花齐放 , 就率性放弃作品评论。怕评论得不好会影响百花齐放 , 实际的意思就是怕“踩线”。“线”大体有两条 , 一是香花与毒草的线 , 一是牡丹花与南瓜花的线。(即成就高低的线 , 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 , 姑用之) 是的 , 评论一件作品必须注意这两条线。但是 , 只要我们对第一条线(香花与毒草) , 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 , 在没有十分把握前 , 宁肯当着一般问题来讨论 , 这种“踩线”的顾虑自会得到避免。况这类问题 , 在我们这里是极少的 , 因而主要的顾虑还不在这里 , 问题还在于第二条线 (成就的高低) , 分歧愈是大量的 , 顾虑也是最多的。怎么办呢 ? 那就要采取既慎重又大胆的态度。要慎重 , 就是说应该通过全面地、具体地分析 , 是十分就是十分 , 是八分就是八分 ; 但认识总有个过程 , 一下就评得那么恰如其分 , 也是困难的 ; 况实质问题只是这朵花香到什么程度 , 即是这幅作品达到如何成就的问题 , 所以又要大胆 , 不怕“踩线” 。我们对作品评论 , 必须力争全面、恰当 , 但也要容许片面 , 不完全恰当。这种容许 , 正是为了通过具体的分析 , 自由的讨论, 而达到由不同 的看法 , 到统一的认识 。 自然 , 有一些问题 , 也不是一经讨论, 就能 得到统一认识的。那也不要紧 , 只要都是言之有理 , 听之有因 , 一说就是牡丹花 , 一说只是南瓜花 , 就让各种见解暂时并存好了。这在历史上也是常有现象 , 但经过反复讨论, 历史终会 要肯定到底是牡丹花还 是南瓜花的 。 当然 , 从作者来说 , 总希望自己的作品是牡丹花 , 而不是南瓜花 。 但成就的高低 , 既不能自封 , 也不能强迫别人承认 , 只有经过自由讨论, 才能肯定成功的所在和不足的原因。所以在作品成就高低的分歧上 , 应该无碍于百花齐放。不仅如此 , 且还有利于学术研究。因为问题公开地摆在那里 , 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注意它 , 研究它 , 这就自然会提高学术水平。一举数得 , 何乐不为呢 !

艺术上的偏爱是客观存在的。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爱咸、淡、酸、甜不同一样。这种偏爱 , 也用不着统一 , 也不能统一。假如说没有这种偏爱 , 也就没有形式、风格、题材的多样化 , 也就没有百花齐放了。这种偏爱 , 正是艺术上丰富多彩的客观条件之一 , 百花齐放正是为了满足客观存在的不同要求。所以,只要不将个人偏爱强加与作者和观众 , 既如从个人偏爱出发 , 作一家之言 , 供作家参考 , 群众选择, 以至相互比美 , 又有什么不好呢 ? 何况仅仅夹有偏爱 , 那就更不成问题了。一个善于吸收群众意见的作者 , 不在于能听取偏爱相同的意见,而在于能从不同意见中,有所比较,有所启发 , 从而有所收益。实际上 , 一个艺术家在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中(也是一种偏爱)是十分 曲折和复 杂的过程。他总是在许多不同偏爱中(包括古今中外)赏试、创造 , 再赏试、再创造的反复探讨最后才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的。不可设想 , 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 , 不是在许多不同意见和偏爱中 , 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, 不断地艺术实践、比较、选择、综合研究 , 最后形成自己的特点 , 而是在同一个意见和偏爱下,毫无比较的形成自己的特点的。当然 , 这种议论纷纷, 对一个还不成熟的作者 , 由于他们还缺乏批判地吸收能力 , 还没有足够的艺术上的胆识,可能在不同意中 , 暂时地感到无所适从 , 踟蹰不前 , 有所苦恼。但是 , 只要他们的着眼点不是埋怨那么多意见,而是当着磨炼的必经过程 , 提高的大好机会 , 促使自己深入探讨,刻苦钻研 , 完全可以从议论纷纷中得到启发和教益的 。

所以,从评论者说,只要注意尊重别人的劳动 , 不把自己的偏爱强加于人 , 即使从个人偏爱出发各抒己见,也不会妨碍百花齐放。从作者说,要不怕别人夹有偏爱地对自己作品提出的要求 , 因为你不但有权接受或不接受 , 而且可以从比较中得到借鉴 , 来进一步修正、补充自己的看法 , 或是更加肯定自己的观点 ; 如果还顶不住各种意见,从而拿不定主意 , 那就更需要比较了。假若这种看法能成立的说,怕指为偏爱 , 不敢写作品评论就没有必要了。

4

文章来源:《学术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xueshupinglun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363.html



上一篇:北京市文联举办学术对谈 聚焦当下文学教育
下一篇:河海大学某教授违规,在学术群为博士女儿拉票

学术评论投稿 | 学术评论编辑部| 学术评论版面费 | 学术评论论文发表 | 学术评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学术评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