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陈沛|我们需要作品评论(2)

来源:学术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27 01:25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评论是表现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 , 是提高创作水平、群众欣赏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 , 是相互了解、相互帮助的一种方式 , 也是促进百花齐放的重要因素。因

评论是表现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 , 是提高创作水平、群众欣赏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 , 是相互了解、相互帮助的一种方式 , 也是促进百花齐放的重要因素。因此 , 为了艺术的发展 , 为了同志的友谊 , 为了群众的要求 , 让我们抛掉顾虑 , 加强团结, 敞开思想 , 展开评论吧!

一个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,总不是为着自我欣赏,一辈子锁在自己的屋子里。相反,总是为了发表出来,起一些作用,得到一些反映,再从这些作用和反映里来思索和探讨,所以 , 创作者的心目中永远要有欣赏者。另一方面 , 任何一个观众 , 在接触一件艺术作品后 , 总会有些感想 , 甚至愿意提出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, 与作者和广大的欣赏者共同商讨。就是这样 , 通过作品把作者与广大观众紧密地联系起来。因此 , 从这一点说,任何一个艺术家 , 都不能离开欣赏者和评论者的帮助和启发 , 而能取得卓越成就的。只有当他在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 , 兼容并蓄地倾听各种不同意见 , 有取舍地融化为自己的营养 , 才有可能更加成熟起来。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” 。“当局者迷 , 旁观者清”。这都说明 , 任何一个人 , 只有集中大家的智慧 , 才有更高的智慧。所以 , 作品评论不是可有可无 , 而是促进作者取得更高的成就不可缺少的因素。

陈沛

在美术这块百花齐放的园地里 , 可以称得起万紫千红 , 百花争艳。美中不足的是展览很多 , 而评论很少。这对进一步促进创作水平,提高广大群众欣赏水平都是不利的。因此,需要更多、更好的评论,就成为普遍的要求了。





8

尺寸:44.7×24.8cm

至于说 , 评论得不好会影响百花齐放。是的 , 一件事往在总有它两面 。评论得不好会影响百花齐放 , 评论得好就有利于百花齐放。怎办呢?就因噎废食 ? 不能。无言的沉默 , 常常会使作者恍惚 , 广大的欣赏者受不到必要训练的苦恼。这本身就不利于百花齐放。

再说,都是熟人 , 何苦呢 ? 这种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“虚怀若谷” 的人是很多的 , 但是不习惯于这种公开地交换意见的人 , 也不能说是绝无仅有。而对这种情况 , 又怎么办呢 ? 在我们新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已起了根本变化,真正的好朋友、好同志 , 是建立在思想交流 , 业务交流的基础上 , 是需要“如切如磋 , 如琢如磨”。评论是一种真挚友谊的表现 , 所以 , 只要我们采取探讨的态度 。 即如由于知识不足 , 角度不同 , 偏爱有异 , 提出的意见不尽能为作者所接受 , 甚至完全不能同意 , 也无碍于熟人的真正友谊。如果少数人 , 感情上还一时扭转不过来 , 那也不怕引起别人的抱怨或反批评,而放弃“如切如磋 , 如琢如磨”的责任感。相反 , 只有坚持这种人与人的正确关系 , 渐渐地形成风气 , 是会慢慢地使少数人不习惯到习惯。如果看不到大多数人“虚怀若谷” ,需要这种公开地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而却于少数人不习惯于公开地思想和业务上的交流 , 就不敢写评论,既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与人的关系 , 也不利于百花齐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。况且我们还有一条保证 , 即准我说,也准你说和他说的百家争鸣的方针,作者和别人可以把不同的意见提出反批评,这一来 , 不仅使原来熟人更加熟了—相互更了解了—也可以通过这一思想和业务的交锋 , 使原来不熟的人 , 达到“不打不相识?”的妙境。所以 , 只要我们采取研究的态度 , 实事求是的精神 , 具体分析的方法 , 评论只能是一种友谊的表现 , 绝不是得罪人的手段。熟人需要评论,不熟的人也需要评论。不是何苦来 , 而是何苦不来!

【闻是】:艺术评论同样需要学习!

怀素 过钟帖



北宋 徽宗 竹禽圖

2



“怀素与邬彤为友,尝从彤受笔法,彤曰:张长史私教彤云 :孤蓬自振,惊砂坐飞余自是得奇怪草圣尽于此矣!颜真卿日: 师亦有自得乎;素日:吾观夏云多奇峰 , 尝师之其痛快处 , 如飞鸟入林 , 惊蛇入草,纵遇折壁之路,一一自然。真卿日:何如屋漏雨痕? 素起握真卿手日:得之矣 ! ”(《清河书画舫》卯字号60真) 释怀素成为大书法家,亦不能离开别人的启发而有所得。

我们需要作品评论

文章来源:《学术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xueshupinglun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7/363.html



上一篇:北京市文联举办学术对谈 聚焦当下文学教育
下一篇:河海大学某教授违规,在学术群为博士女儿拉票

学术评论投稿 | 学术评论编辑部| 学术评论版面费 | 学术评论论文发表 | 学术评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学术评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