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读《北京味儿》随想:客观评价清末民初学人史(2)

来源:学术评论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18 00:1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清末民初,时局动荡,国贫民弱,列强欺凌,军阀混战,新学高倡,朝纲更替。在旧制度日渐消亡、新秩序逐步建立的过程中,能于大浪淘沙中不被湮没,

清末民初,时局动荡,国贫民弱,列强欺凌,军阀混战,新学高倡,朝纲更替。在旧制度日渐消亡、新秩序逐步建立的过程中,能于大浪淘沙中不被湮没,且立足所尚,邃于治史,着力文史保护与文化传承,是瞿宣颖等一批近代文人不弃初衷的生命底色。瞿宣颖小夏孙桐37岁。瞿宣颖1894年出生时,夏孙桐已授翰林院编修,后履职史馆,殚力修纂《光绪会典》。瞿宣颖1920年夏入京谋职时,夏孙桐正于清史馆编纂清史。1929年春瞿宣颖受命编纂《北平志》(后因故“原议停顿”),夏孙桐已于上年应徐世昌之邀开始编纂《清儒学案》兼辑《晚晴簃诗汇》。

来源:北京日报 作者:夏志兰

掌故因人存事,以事存史。在《故都闻见录·广和居》中,瞿宣颖提到夏孙桐的《感旧诗》,诗录《观所尚斋诗存》(卷二):“广和居酒肆已历百年,昔日京僚南士所聚也。今殊寥落,伯綗以余盘桓于斯最久,属纪旧闻,为赋七绝。伯綗书之,以贻肆中。”(伯綗,邵章,近代藏书家、书法家)北京名胜古迹甚多,历史的积淀,蕴藏着丰厚独特的文化记忆。丁卯年(1927年)在京词人社集,曾拟题“分咏京师词人旧居”和“咏京师花木”各十四处。京华故实,风物景观,显见其间。瞿宣颖亦曾抚“团城”古栝有感而叹:“过眼兴亡八百春,珍台丛树尚嶙峋。金源岂忆承平事,玉瓮同留劫后生。枉为清阴留俗客,若回池水浣流尘。犹应悔向人间老,未共盘龙柱作薪。”(《故都闻见录·团城》)

1942年夏孙桐辞世,1946年瞿宣颖离京归沪,目前可溯两人最早交集相遇是在1931年春“什刹海修禊”,时夏孙桐作《踏莎行(暗柳凝烟)》:“什刹海修禊,分韵得綵字。”瞿宣颖赋《辛未三月三日自上海归旧京,诸君子有什刹海禊集之约,分韵得倾字》诗。此后两人间有往来。《夏孙桐日记》载:“戊寅(1938年)闰七月初三日,瞿兑之送来画扇,函谢之。廿六日,瞿兑之来信,属题图。八月初二日,瞿兑之约蛰园词社。”(蛰园,郭则沄在京寓所)是年秋,北平市政当局设立修志处,筹划编纂北京市地方志,总纂吴廷燮,分纂夏仁虎、夏孙桐、朱彭寿、瞿宣颖、彭一卣、张综文、苏良桂,特约编辑陈仲篪、苏晋仁。夏孙桐分任“民政志”,瞿宣颖分任“前世志”。

流程编辑:L021

文章来源:《学术评论》 网址: http://www.xueshupinglun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8/360.html



上一篇:服务社会生活让学术具有传播竞争力
下一篇:音乐评论要有建设性专业性

学术评论投稿 | 学术评论编辑部| 学术评论版面费 | 学术评论论文发表 | 学术评论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学术评论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